崇文总目

北宋的官修书目
《崇文总目》是宋代的官修书目,著录经籍共3445部,30669卷,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共六十六卷,按四部分四十五类。徽宗时曾改名为《秘书总目》。[1]

书目介绍

宋仁宗[yòu]元年(1034年)命翰林学士张观李淑宋祁等校定整理三馆与秘阁藏书,去芜存菁、刊其讹[chuǎn],编成书目,不久又命翰林学士王尧臣聂冠卿郭稹吕公绰王洙欧阳修等人校正条目,讨论撰次,又仿唐代《开元群书四部录》,编列书目。历七年至庆历元年七月成书60卷,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由翰林学士王尧臣上奏,赐名崇文总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书目(已残缺)。
「崇文总目」著录丰富、体例完备,每类有叙释即类序,每书有解题。体例为後来的晁公武陈振孙所效法,因篇[zhì]繁多,抵[]之处自所难免,後代有所修订,如:黄伯思东观馀论》摘17条,焦竑国史经籍志》有22条。郑樵作《通志·艺文略》,建议废《崇文总目》之解题,更在《校讎略》中讥讽每书下的序释文繁无用。崇文总目上承唐代「开元群书四部录」之馀绪,下启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之先河,其间八百多年间,是唯一一部卷帙浩繁、体例完备的官修目录。宋朝崇文三馆和秘阁曾多次失火,补缺全靠「崇文总目」。清初开四库馆,清儒自《永乐大典》等书辑出叙释。《四库全书总目》赞之「册府之骊渊,艺林之玉圃」。
《崇文总目》六十六卷,按四部分四十五类。经部八卷九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孝经类、论语类、小学类。史部十五卷十三类:正史类、编年类、实录类、杂史类、伪史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地理类、氏族类、岁时类、传记类、目录类。子部三十三卷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杂家类、农家类、小说类、兵家类、类书类、算术类、艺术类、医书类、卜[shì]类、天文占书类、历数类、五行类、道书类、释书类。集部十卷三类:总集类、别集类、文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