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

先秦诸子百家之一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期连合政军外交联盟的一派,先秦诸子百家之一,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十家”之一。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逐渐演变成政治概念。战国楚人鬼谷子是该派思想的先驱,其思想以实利主义为核心,强调顺应时势,灵活运用权变知几的方法论,致力于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中取得成功和优势。此外,纵横家也指春秋战国时期专以纵横捭阖之术游说诸侯的谋士和外交家,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公孙衍范雎鲁仲连郦食其等人。[1][2][3]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列国割据纷争。各国都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不战而胜,或辅之以兵法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纵横家应时势而崛起。[3][4][5]纵横家的职责不仅限于出使列国,更重要的是制定和实施国际战略和联盟外交,以权变和善辩为特质。在战国时期,纵横家达到了兴盛的顶点,其智谋技巧被广泛应用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6][7][8]随着秦朝短暂统一后又覆灭,秦末混战中,纵横家再次为各诸侯奔走效力。在汉代初期,继续采用周代的分封制,导致刘姓诸侯联合割据,与中央政府对抗。纵横家的合纵连横战略,被用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9][10]然而,随着汉武帝采纳儒家学说的建议,儒术大兴后,其他诸家学派被排挤边缘化,纵横家也逐渐式微。至主父偃后诛杀后,纵横家学派正式终结,不再成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一支。尽管如此,纵横活动仍在历史的变迁中时隐时现,但已不再有像战国时期那样的学术思想渊源。[11]
纵横家善于利用外交手段,通过游说、交涉、联盟等方式影响纷争各方的政治关系,他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变革,对当时的历史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12]与其他学派相比,纵横家更强调权变,这对纠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之偏失,有其积极作用。[13]纵横家的论辩技巧也被后人视为论辩艺术的典范,并成为练习游说的范本,[14]并因文辞优美被研习、欣赏。[15]此外,纵横家的思想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德国社会科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认为纵横家的智慧具有实际借鉴作用。[16]战国孟子评价曰:“纵横家是妾妇之道”,其弟子景春却言:“纵横家是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17]

名称

纵横最早见于《韩非子·五[]》:“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雏之忠,而借力于国也。从(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列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诸子学派,纵横家学派居第七。纵横家也专指春秋战国时期专以纵横摔阖之术游说诸侯的策士和外交家。[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