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

中国古代的学府和祭祀场所
辟雍,是中国古代王室礼制建筑,集祭祀、礼仪、教育(教化)等功能为一体。[1]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2]根据《礼记》 《周礼》等记载,周代大学有五:即东为东序,西为[]宗,南为成均,北为上[xiáng],中央之学为辟雍,地位最尊,也就是太学。[3]
辟雍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类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辟雍之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彝器金文。据《麦尊》铭文记载,周初的辟雍中有水,而且鸟兽集居,它不仅是贵族子弟的学习之处,也是周天子及诸侯贵族举行祭祀活动、习射乐舞等活动的场所。根据《诗经》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就在镐京建立了辟雍。春秋战国之际,华夏大地战乱不休,辟雍及其制度渐渐湮灭无闻。两汉时期,重修礼乐,辟雍被纳入国家礼乐制度的范畴,在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都建有辟雍,盛极一时。之后各朝均仿汉朝故事,行辟雍之事。[3]截至2020年,除西安和洛阳两地发现的汉代辟雍遗址外,仅有北京国子监辟雍是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根据儒学典章修筑。[1]

简介

亦作“璧雍”等。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周礼·春官》谓大学名“成均”。《礼记》又有辟雍、上庠,东序(亦名东胶)、瞽宗,与成均为五学,均为大学。在金文中已见记载。据后人考释,明堂与辟雍实为一事而异名。西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作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多为祭祀用。今北京国子监内辟雍,乾隆时造,为皇帝讲学之所。《麦尊》铭文:“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丰。王射击大龚禽,侯乘于赤旗舟从。”《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五经通义》:“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东汉李尤《辟雍赋》:“辟雍岩岩,规矩圆方。阶序[yǒu][],双观四张。流水汤汤,造舟为梁。神圣班德,由斯以匡。”参见“明堂”。
“辟雍”是古代的一种学宫,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还有性教育。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