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958年在北京成立的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微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12月3日,是一个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技术研发机构,现任所长钱韦[1][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而成。[1]其围绕微生物多样性及资源深度挖掘和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与关键防控技术,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截至2024年3月,微生物所共有在编职工近500人。设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15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微生物所设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五个重点实验室。[1]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团队研究发现,基于XBB抗原的新冠疫苗存在被BA.2.86及其后续衍生变异株逃逸的风险。[4]
微生物所在Cell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135篇。申请中国和国际专利525余项、授权321余项。埃博拉和新冠等研究成果入选“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和“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1]微生物所成果纵贯资源保藏、功能改造、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创新价值链,成为中国微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5] 

历史沿革

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