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属

盘菌目羊肚菌科
羊肚菌属是一种食用菌,属于子囊菌门羊肚菌科。其子囊果外表呈蜂窝状,最早于1794年被描述发表,模式种为M.esculenta。羊肚菌属物种的分类地位曾为学界长期争议的议题,近代分子种系发生学研究表明本属应有超过70种物种,包含黑羊肚菌类、黄羊肚菌类与变红羊肚菌类等三大类群,其中许多物种为地区的特有种,也有些为跨洲分布的物种。羊肚菌与落叶树、针叶树共生或为腐生,部分物种常在甫发生大火的森林中大量生长。羊肚菌煮熟后可食用,为法国料理的重要食材,过去较难以,多需从野外采集。然而,部分盘菌目其他科属的真菌外形与羊肚菌相似,合称假羊肚菌,这些真菌通常具有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中毒。由于羊肚菌难以栽培,商业采摘野生羊肚菌已成为温带北半球的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产业,尤其在北美、土耳其、中国、喜马拉雅山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这些高价值的真菌丰富地分布在这些地区。羊肚菌属目前是广泛的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分类学和命名学研究的焦点,已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塞浦路斯以色列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地描述了几个新物种。

简介

2016年新《种子法》实施后,食用菌不再进行品种认定工作。食用菌作为非主要农作物,尚未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新品种进入市场无需进行登记。目前,为了保护食用菌育种者权益,鼓励申请植物新品种权。截至目前,在食用菌中已经有15个种属被列入保护作物名录,分别是白灵侧耳(第六批名录),羊肚菌属、香菇、黑木耳灵芝属双孢蘑菇(第十批名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