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子午线

经度划分起止线
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1][2]又称为“零子午线”“0°经线”“首子午线”[2],是指为了确定地理位置和协调时间计量所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即经度的起始线,通常用0°经度表示。[1][4][3]
本初子午线最初由古希腊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和喜帕恰斯(Hipparchus)提出,[5][3]后经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等学者进一步发展[6]。1494年《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设立了“教皇子午线”,[3]英国在1676年于格林威治设立了本初子午线并随技术进步进行了更新。[1]1884年华盛顿的国际子午线会议正式确定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国际标准本初子午线。[3]
本初子午线早期是通过从天文观测来定位的并通过沿着地表重力方向的铅垂线进行定向。天文学家们利用光学仪器通过观测特定“标准恒星”测定本地的恒星时,再经过换算得出当地的经度。[7]1973年后,本初子午线的设立是通过使用月球激光测距、卫星激光测距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技术来精确定位的。[7][8]这些技术的应用促使本初子午线的定义逐渐转变为穿过地球质心的平面,即IERS参考子午线(IRM),该变化自1984年起被采用,以提高全球定位与计时的精确性。[1]
确定本初子午线即确定了地理坐标系中用于确定地理位置的关键参考线,[9]同时也为全球时间的统一和标准化提供了基准。[10][11]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