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

中国​神话中的人物
洛神即洛川洛水之神,又名宓妃、[luò](洛)嫔,最早以神女的形象出现在屈原的《天问》中。其是中国神话文学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文学特征。[1]
宓妃的身份历来是一个谜团,至今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伏羲之妃、伏羲之女、伏羲之母、后羿之妻四种。[2][3]
洛神的形象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如《国语》《归藏》《竹书纪年》以及屈原的诗歌,都涉及了洛神形象。其中最早也是最可信的,是出现于春秋末期的《国语》。传为左丘明所撰的《国语》,载有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太子晋谏周灵王事,其中首次提到了洛水之神。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提到:“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王逸注曰:“雒、水神、谓宓妃也。”曹植作《洛神赋》,李善注引如淳说,谓“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因“宓”与“伏”古通、故“宓羲”即“伏羲”。[1]东汉扬雄《羽猎赋》中有“鞭洛水之宓妃,饷屈原与彭、胥”语,明确将宓妃与洛神合二为一。[2][4][3]
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曹植《洛神赋》为创作题材,绘成《洛神赋图》,后者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宋徽宗之子、同样具有高深艺术修养的南宋高宗赵构的传世草书洛神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5]洛神传说入选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入选第一批洛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7]

形象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