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米特

德国法学家
施米特(1888年7月11日-1985年4月7日)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和政治学家,[1][2]对20世纪政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3][4][5]他的思想在法律和政治学领域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决断论、制度性保障、实质法治国及法律与主权的关系。然而,施米特是纳粹主义的一名忠实信徒和积极参与者,因此其思想和论述受到广泛质疑和争议。他的作品吸引了许多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的关注,如乔治奥·阿加姆本、汉娜·阿伦特瓦尔特·本雅明、苏珊·巴克-莫尔斯、雅克·德里达、瓦尔德马尔·古里安、卡洛·加利、海梅·古兹曼、尤尔根·哈贝马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雷因哈特·科塞莱克、什安塔尔·莫菲、安东尼奥·内格里、利奥·斯特劳斯、阿德里安·弗尔梅尔和斯拉沃伊·齐泽克等。[6][7]

人物经历

施米特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故乡是德国西部绍尔(Sauer)州的普莱腾堡(Plettenberg)。他曾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任公法学教授。施米特历经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和二战民主德国四“朝”,1985年以97高龄去世,把20世纪主要的政治事件都经历了一番,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1989年柏林墙拆除。
施米特不是一个书斋学者,他关心德国的命运,并一度在政治上十分活跃。了解背景知识的人会提到他与纳粹的牵连。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施米特对纳粹的态度有一个明确的转变:1933年前是强烈反对,那时他鄙视希特勒,极力为魏玛宪法辩护,援引魏玛宪法第48条,主张总统(当时总统为兴登堡)实行紧急状态的决断权,以防止反对魏玛共和国的纳粹政党攫取政权。兴登堡总统起先采纳施米特的意见,决定采取强硬立场,但在最后时刻却又犹豫起来,最终采取了与希特勒妥协的策略,所以就有了1933年纳粹的当权。颇为有趣的是,纳粹当权后,施米特立即站到了纳粹一边,并在是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7月,他被召进普鲁士议会,并在纳粹所控制的法学家协会中占据最高职位,成为纳粹政权的高级法律顾问。期间,他写了不少鼓吹种族主义反犹主义的小册子,并呼吁建立“一种未曾被犹太人污染的德国法学”。但1936年,由于他在战前的反纳粹立场,他被党卫军指控为“投机分子”而失去了职务,于是他退出政坛,但他支持纳粹的立场不变,直到二战结束。
二战结束后,施米特被苏军俘获,后交由美军处理,他被关押了一年半后,被送到纽伦堡进行审判。施米特对曾审问他的苏联人说:“我沾染了纳粹的病菌,但并没有被感染。”施米特对美国人说,他觉得自己远高于希特勒,是个知识分子中的冒险家,他的行为和理论是希望影响国家社会主义。提到大屠杀,他说:不要忘记,基督教也搞过大屠杀。对这样一个卓越的公法学家进行审判是何其艰难,最后他被无罪释放。于是,年近六旬的施米特回到故乡普莱腾堡,没有再担当任何大学教职。他称他的故乡是“圣卡齐亚诺(San Casciano)”,显然是自比隐退后的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是近代政治学的先驱性人物,他在被免去国务委员职位并遭受迫害后,曾隐居于圣卡齐诺亚写作)。但施米特并不是真正的隐士,而是热衷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崇拜者,许多人以朝圣的心态去拜访施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