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侍卫内大臣

清朝的官名
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官名清代制度设“侍卫处”[1],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调度人,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遏必隆鳌拜明珠胤祥尹德傅恒兆惠、阿里衮、和珅福康安等满洲亲贵都曾任领侍卫内大臣。

历史沿革

设立

清世祖继位是当时各派势力相互协调、彼此让步的结果,在皇位之争中失败的一方,并没有放弃斗争,继续拉拢朝廷重臣。世祖继位几日后,阿达礼、硕托即拉拢内大臣图尔格及部分侍卫,企图拥戴多尔衮登上皇位。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政治局面,维护八旗的团结,代善、多尔衮逼不得已杀掉了阿达礼与硕托。经过这次政治风波,争斗的双方都认识到侍卫的重要性,毕竟侍卫的职责在于保护皇帝,一旦胸怀异心,则后果难料。因此,如何掌管侍卫便成为紧迫的问题。在《八旗通志初集》的八旗大臣年表中,从顺治元年(1644年)开始,列有领侍卫内大臣。然而,从顺治元年到七年(1650年),领侍卫内大臣只有两人,即伊尔登索尼,对比于《大清会典》中关于上三旗领侍卫内大臣每旗二名、共六名的规定,显然不相符合。这说明这段期间,就领侍卫内大臣的设立而言,还属于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