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雅·兆惠

清朝将领
乌雅·兆惠(1708年-1764年),[2][4]字和甫,吴雅氏[a],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孙,[5][2]乾隆年间武将[6]曾任内阁中书内阁学士、刑部和户部侍郎、镶红旗和正黄旗护军统领、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等职。[7][3]
兆惠于雍正九年(1731年)被委任笔帖式在军机处行走,补内阁中书;[2][3][4]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七次升迁[b],任至刑部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2][3][4]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进驻伊犁,授定边右副将军,筹办伊犁善后事宜;[7][8][3]同年,因作战英勇,平定准噶尔,被晋封为一等武毅伯;[2][8][3]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回部,[2][3][9]功封一等武毅谋勇公。最终,清军一统天山南北约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取名新疆。[10]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十一月逝世。[7]
兆惠在平定伊犁回部布拉尼敦霍集占及阿睦尔撒纳叛乱战役中功勋卓著,奠定西北疆土的扩展界限,明确了清代的西疆管辖区域的版图,为中国国土的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7]成为中国历史上收复疆土最多的将领。[6]为表彰兆惠的杰出贡献,乾隆皇帝还将兆惠绘图形于紫光阁,其封爵世袭罔替(五世八次),加恩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7]嘉庆元年(1796年)十一月,命配享太庙[11][1]

人物生平

出身官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