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字典

1823年马礼逊所著图书
《华英字典》或称《中英字典》《中国语言字典》《华英辞典》,是世界第一部英汉-汉英的对照字典和中国境内最早使用西方活字印刷术排印的中文书籍。该字典由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于1808年开始编[zuǎn],由隶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厂所印制。整部《华英字典》共六册,富含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收录了中国许多地方的土语、俗语,堪称一部中西文化的百科全书。《华英字典》其中有三册是以部首排列的汉英字典,首创从左至右横排排版法,方便中英对照。

沿革

英国伦敦传道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早在伦敦时,已学习汉语。直至赴广州后,更曾翻译《三字经》和《大学》,亦有编写汉语语法书籍,对中国文化与汉语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为了翻译工作,马礼逊在广州着手编撰中国第一部《华英字典》。他主要依据《康熙字典》和当时流行的汉拉对照字典《汉字西译》,再参考上万卷之多的中文参考书进行编著。到1814年《华英字典》终编成,次年由隶属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厂所印制,并利用其新制的中文铅合金活字进行排印。《华英字典》自1815年印制,直至1823年才陆续出版完毕。据原书广告显示,祇印750部。
罗伯特·莫里森(1782-1834)除了是第一部汉英、英汉双向字典的编纂者外,还有其他历史上的第一。他是第一位在中国的新教传教士,于1815年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期刊,与威廉·米尔恩合作于1823年翻译了第一部圣经的中文版,帮助创办了1827年的英文报纸《广州纪事报》,并编纂了第一部西方语言的地方方言字典。
莫里森于1804年加入了伦敦传教会,并被选为中国传教团的领导人。他们派他到高斯波特学习,并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在伦敦学习英语的广东人:罗伯特·莫里森将他的名字记录为“Yong Sam Tak”,伊丽莎·莫里森将其记录为“Yung-san-tih”,而他的真实姓名可能是容三德。1807年,伦敦传教会指示莫里森前往广州(当时称为“广州”),继续秘密学习中文,将书籍藏起来。莫里森最终找到了两位导师,学者“Ko Seen-sang”和阿贝尔·尤恩,他们曾从天主教传教士那里学习拉丁文。他们一起开始翻译圣经并编纂字典。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印刷工程师彼得·佩林·托姆斯。与莫里森的中国助手蔡高和梁发一起,他为字典创建了汉字字体。莫里森花了15年以上的时间编纂《华英字典》,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勤奋和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