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1]学界一般认为最早是由南宋王应麟编[zuǎn]而成,他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而编写了这本汇集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成为宋代的识字类蒙学读物之一。[2][3]
《三字经》的内容可分为六个主要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强调教育和学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其次,在第二部分强调孩子要遵循礼节,向父母表示孝敬,尊敬兄长。第三部分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知识,包括数字、四时、四方、五行、五常等。第四部分介绍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程序,即先教会儿童识字,再教会儿童如何阅读。第五部分讲述了从伏羲、神农到清代的朝代变迁的历史。最后一部分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只有在小时候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4]《三字经》的主旨思想包括了劝学精神和作者本人的教育思想,[5]书中从儒家学派中“性善”说出发,强调后天教育、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指引蒙童克服不良习惯,并不断提高蒙童的思想、文化、道德、智能修养。[6]
《三字经》现如今不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儿童启蒙读物之一,[7]还是一本世界较为知名的启蒙读物,[8]它与《千字文》《百家姓》合称为“三百千”。[7]《三字经》的内容大都采用押韵式文风,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后世仿照这种风格,编出了《女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等。《三字经》除了汉字版外,还有满、蒙文版,[9]还被翻译成俄译本、英译本、德译本、法译本、葡译本等,[10]俄国日本英国影响深远。[8]
经过七百多年的演变,《三字经》产生了多个版本。最古老的版本全文有1044字,但已经散失。明代赵南星的《三字经注》是较为著名的版本,全文1086字。自1666年以后,王相进行了修改,创作了全文1098字的版本。章太炎在明末清初增订了全文1596字的《三字经》。[11]2008年中国新修订了《三字经》,该版本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成为现在的主流版本。[12]对于《三字经》的作者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一是宋代的王应麟,二是宋代的区适子,三是明代的黎贞,但是这三种说法均无确凿的证据。在较早版本的《三字经》在叙述朝代更迭时,只说到宋代,没涉及辽金元以下,据此可认定作者应是王应麟。因为区适子、黎贞年代较晚,所以这二人可能是《三字经》流传过程中的修订者。[6]

成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