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

南宋著名学者
王应麟(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又字厚斋,号深宁,庆元府[yín]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博学多才,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1]王应麟与胡三省黄震并称“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其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2]
王应麟著作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700余卷。晚年为了教育子孙,他编过7部蒙学教科书,有《小学绀珠》《小学讽咏》《蒙训》《姓氏急就篇》等,尤其是所撰《三字经》,成为数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读物,被誉为“蒙学之冠”,[3]传世书法有《著书帖》等。[4]其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蒙学著作《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2]
王应麟的祖辈生活在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于两宋之交迁居鄞县。他的父亲王公式做过官,还是知名的学者。王应麟九岁时已通读《六经》,是宋代著名的神童。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年仅18岁的王应麟考中进士;宝祐四年(1256),王应麟参加难度极高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并夺冠。上一位考中博学鸿词科的进士则要追溯到48年前。开庆元年(1259),其弟王应凤也考中博学鸿词科,自此,兄弟俩都成了“进士中的进士”。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一段佳话。[3]
他日日笔耕不辍,读书、记笔记、编专题,全身心投入到编[zuǎn]玉海》的工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入仕后的王应麟,除了短暂在地方上任职,绝大部分时间在南宋朝廷为官。他历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历任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修、录检讨,到恭帝德[yòu]元年(1275),已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应麟为官清正耿介、深明大义、不附权贵,是一个忠肝义胆的直臣,[3]在政治上他勤政爱民、慧眼识贤,任考官时向宋理宗推荐了后来成为民族英雄的文天祥,并提出了多项治国安邦的良策。[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