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清康熙年间出版的辞书,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辞书。本书由康熙皇帝玄烨亲自下诏,张玉书、陈廷敬任总阅官,集合众多翰林学士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3],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4]全书编[zuǎn]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书名初为《字典》,后因成书于康熙年间,改名《康熙字典》。它是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当时收入字数最多的字典。[5][6][7][8]
初版《康熙字典》由御制序、凡例、检字、辩似、等韵、总目、正文、补遗等章节构成,自道光殿本后始增备考章节。其正文收入文字47035个,补遗、备考收入字数1968个。[2][9]《康熙字典》具有义项详实、分列有序、搜罗甚广、音切完备、严谨权威等特点。[10][11][1][9]《康熙字典》的编撰方式和凡例等,对于现代辞书字典有着很大影响,并对外国如日本等的辞书编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0][12][6]后世对于《康熙字典》予与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一些缺点,如王引之张元济等认为《康熙字典》集辞书之大成钱玄同王力等认为其中有不少错误。[13][14][15][16]

成书背景

社会背景

爱新觉罗·玄烨认为,自汉朝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文字工具书之后,字书越来越多,南朝梁时期有《玉篇》,唐代有《广韵》,宋代有《集韵》,金、元、明也各有流通当世的字书,而那些流传但不出名的字书就更多。这些字书的编辑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问题,但经过后世学者考据,发现这些字书问题很多,例如所引用的参考书籍不准确,有的字有多个意思却不详细标注等。[11]根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当时的字书以《说文》《玉篇》为主,但《说文》的用字都是篆体,较为难认,更难广泛推行;《玉篇》所选字没有次序,很难查询,其他如《类篇》等书,大多被爱好古玩的人收藏起来,世面上较少通用,只有梅[yīng]柞所作《 字汇 》和张自烈所作《 正字通 》,但都各有问题,不足以作为依据 。[17]爱新觉罗·玄烨也认为没有一本尽善尽美的字书作为典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