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

中国唐代旅行家
杜环(Du Huan),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生卒年不详。据其著作《经行记》记载,他在唐天宝十年(751)的[]逻斯城战役中被俘,随后游历西亚、北非,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1]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2]《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杜环的著作已经失传,但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了其中1500余字。杜环可能是唐朝抵达西方最远的人,也是有历史记录最早涉足非洲的中国人之一。他的著作对于研究唐代的对外交往、文化交流和地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3][4][5]

人物经历

简介

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伊斯兰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国(费尔干纳)产的庵罗(明代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收录)、地中海南岸突尼斯产的鹘莽(Khurma,波斯人椰枣的称呼)、亚俱罗(Aqur,阿拉伯语“亚述”之义,即今天我们所知的美索不达米亚)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choghondar甜菜)、茴香等。
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他可能是唐朝抵达西方最远的人;在阿拔斯王朝,杜环云:“其气候温,土地无冰雪。人多疟痢,一年之内,十中五死”,足以见阿拉伯地区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