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元代政治家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谥号文忠,人称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1],元代政治家、文学家,与清河元明善、东阿曹元用合称为“三俊”[2]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张养浩出生于山东济南[1],祖父张山曾经从军,父亲张郁从商,幼时由祖父教导[3]。张养浩十九岁时作《白云楼赋》被山东按察使焦遂看到后,推荐他做东平学正[4]。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张养浩游历京师时将所著文章献给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a],被赏识任命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被升为堂邑县尹,由吏入官。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做太子时,张养浩官拜监察御史,后因在元武宗海山祭祀过后上奏万言书被罢免。尚书省被废除后,张养浩被召为右司都事,一路升迁至礼部尚书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英宗硕德八剌继位,命张养浩为参议中书省事,之后他辞官回乡,多次拒绝召回。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途中过劳病逝,享年60岁。
在文学上,张养浩作为元代散曲家著有散曲集《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 》,多以叹世隐逸为题[5],散曲研究专家赵义山在《元散曲通论》中认为张养浩第一次将同情民生疾苦的内容写在散曲中,对于散曲的贡献是巨大的[6]。在政治上,张养浩两次上书意义重大,推动恢复科举考试,他的政论文集《三事忠告》对政治活动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不仅受到统治者的推广,也受到国外政治家的关注,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日本的《周刊文春》上提到日本的政治不及官僚,并建议首相和政客去读《三事忠告》[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