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生物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维生素(Vitamin),又称为维他命,就是“维持生命之元素”。它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但是所发挥的生理作用却很大。[2]它是营养素的一种,食物中的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六大类营养素。[3]
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当生物体不能充分合成一种化合物时,此时被称为维生素。维生素种类繁多,各种维生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差异很大,因此,每一种维生素都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3]。现如今,至少有30种不同的化合物被认为是“维生素”,其中20多种维生素已知是生物健康所必需的[4]。维生素是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和最佳健康所必需的一组必需营养素,不同的维生素在食品、化妆品、饲料、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5]
维生素在人体生长、代谢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多种功能,并影响着身体几乎每一个器官的健康,能与矿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引起某些化学反应。作为人体内酶系统的辅助成分,参与人体的生化反应,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虽然需要量很少,但是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失去平衡,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或受到抑制,易患感染并加剧营养不良,易患各种疾病[6][3]

发现历史

对于维生素的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组成了一个大家庭。19世纪末,维生素的发现,实际上也是现代营养学的开端,这和脚气病beriberi)的一种动物模型的发现不无关系。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₁所导致,患者会感到疲劳,心率不规律,最终会死亡。1897年,荷兰医生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发现,给鸡喂食精制的大米,它们会逐渐出现脚气病的症状。而给鸡喂食带壳的糙米后,它们会恢复健康。1906年,艾克曼和荷兰医生格里特·格林斯发表了一篇经典治疗脚气病物质的文章,后续被称为维生素B₁,是对维生素这一概念较早的认知之一。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这种物质则被称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Vitamin,中文翻译维他命,也称维生素[7]。通常按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