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渠

隋朝开凿的运河
永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其全线均在黄河以北,开凿于隋大业四年 (608年)。[1][2]
济渠是继隋炀帝开通济渠、[hán]沟之后,开凿的又一重要运河。隋炀帝为开拓边疆,他把涿郡作为征辽的军事基地,急需一条通往涿郡的道路,因此下令征调河北等地的民夫修建永济渠,历时一年便完成。建成之后的永济渠也承担了军队集结过程中繁忙的运送任务。唐代中期以前,永济渠是关中与河北、河东诸路沟通的主要交通。安史之乱后,永济渠因战乱,漕路中断数十年。唐末及五代初割据政权争夺期间,永济渠区间仍然通航,但是魏州的水路交通枢纽地位从此为临清所替代。北宋时期,永济渠被称为御河,到了元代,全国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形成,御河自临清以下纳入京杭大运河体系,成为其中南运河的一段。明代时期,因御河主要水源依靠百泉,其流经的地方又多在春秋时的卫国,所以改称卫河。此后由于泥沙淤积、黄河改道等原因,永济渠的源头与河道也已发生了改变。卫运河不再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而是京杭大运河以西的支流。[3][4][5]
永济渠改变了海河流域拒马河以南的河流水系,由此前各河流为黄河的支流,演变为海河南系的干流。它的开凿和整治推动了海河流域成为独立流域的演变进程。[1]

基本简介

中国古代沟通黄河与海河流域航运水道。隋大业四年(608)开。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曾开白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