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

中国华北地区水系
[luán]河古称濡水,也称上都河、难河[1],是华北地区第二大河流,全长833千米,流域面积为44900平方千米。[2]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上骆驼沟乡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流经巴彦古尔山北麓、丰宁县北,在沽源县南进入内蒙古,称闪电河;在多伦县三道沟复入河北省,称大滦河;经丰宁、承德、宽城、迁安、滦县等县市在郭家屯附近汇入小滦河后称滦河,在乐亭县东注入渤海。[1][3][4]
滦河位于河北省平原东北部,经纬度为东经115°40′~119°20′,北纬39°10′~42°35′,是注入渤海仅次于黄河海河辽河的第四大河。滦河水资源丰富,平均年径流量40.63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小滦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瀑河、青龙河等。由于支流较多,上游土壤多为黄土,加上水土流失,含沙量较大,在入海口形成滦河三角洲[2][3][4]
滦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于侵蚀构造山地区,流域多是以变质岩类为主的低山小区和以火成岩为主的丘陵小区。[5]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半湿润燕山山地气候,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11.5℃,纬度增高1度,平均气温降低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19.2毫米。[4][6]滦河流域内湿地资源丰富,其中滦河口湿地总面积7657.89公顷,占河北省湿地总面积的2.76%,共有鸟类12目49科241种,被誉为“东亚旅鸟大客栈”;[7]此外,流域内有狐狸刺猬黄鼠狼、野兔、獾等100多种哺乳动物,鱼类有12科31种,内有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9][10]
滦河流域早期在燕山南北的华夏族和塞北若干游牧民族的祖先在这里居住,是孤竹国和契丹民族的文化圣地,也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之地。[11]滦河自古是漕运之河,自明清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滦河一直为国内外运输的重要航道。解放后,县境滦河两岸继续完善水利交通,并在河上修建铁路桥和公路桥。[12][13]滦河流域支流上有马台子水库、大黑汀水库潘家口水库水利工程,更有滦州古城、青龙山景区等旅游景点。由滦河文化衍生出蒙古族长调、承德清音、丰宁剪纸、滦州皮影、地秧歌、评剧等相关文化。[13][14]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