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纳斯鲁峰

喜马拉雅山脉的世界第八高峰
马纳斯鲁峰(英语:Manaslu,尼泊尔语:मनास्लु/मनासलु,转写:Manāslu/Manāsalu),属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距安纳普尔那峰64公里,具体地理坐标为北纬28°33′、东经84°33′,位于尼泊尔境内戈尔卡区廓尔喀县,喜马拉雅山脉曼奇尼山系,海拔8163米(测量数据:海拔8156米),是世界第八高峰,喜马拉雅山脉曼奇尼山系的最高峰。[3][2][11][1][12][13]马纳斯鲁峰所处的马纳斯鲁保护区位于尼泊尔中北部,面积为1666平方千米(北纬28°21′9′′至28°45′9′′,东经84°29′9′′至85°11′9′′),位于戈尔卡区,靠近与西藏的边界。[4][14][5]
马纳斯鲁峰属于高山高寒气候。地势极高,异常寒冷,空气稀薄,气候干燥。[9][10]马纳斯鲁峰山体为巨大花岗岩锥形体,峻峭突出,峰顶有一宽敞而稍倾斜的岩石平台。[1]马纳斯鲁峰周围群峰林立,除了主峰海拔8163米外,还被3个7000米以上的山峰所拱卫:东峰7792米、东尖峰7895米、北峰7154米。[2][12]马纳斯鲁峰附近冰川广泛发育,所在的喜马拉雅地区成为中纬度地区山地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马纳斯鲁地区[b]冰川甘达基河水系河流的重要补给。[15][9]马纳斯鲁保护区有大约9,000名居民居住,该地区有超过2000种植物、39种哺乳动物、201种鸟类、3种爬行动物和11种蝴蝶[4][16]
马纳斯鲁峰及其所在的喜马拉雅造山带喜马拉雅地体,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亚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所造成的。[6][7]其形成经历了中元古代(1000~750Ma[a])到新近纪中期(20Ma[a])多阶段的造山以及相关的大陆裂解、洋盆扩张和大洋俯冲等多种构造演化过程。[6][7][8]马纳斯鲁峰处于整个喜马拉雅弧中的中喜马拉雅构造带[c]内,又处于按断层为界的构造组合中的中喜马拉雅逆冲片[d][17][18][19]马纳斯鲁峰所处的中喜马拉雅逆冲片[d]岩层特征主要有糜棱岩、千糜岩和糜棱状眼球片麻岩带分布以及变质沉积岩系(中喜马拉雅变质沉积岩),少量的侵入花岗岩。马纳斯鲁峰附近地区截止到2019年暂时未发现矿产,因而无法得知马纳斯鲁峰及其附近地区的矿产具体分布情况。[18][20]
马纳斯鲁峰所在的怒日地区[e]早在18世纪中叶就归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并在地方设有政府官员。在1856年签订《藏尼条约》后,怒日[e]南部地区,其中包括马纳斯鲁峰,完全被归属于尼泊尔,仅有怒日[e]北部地区属于中国疆域。[13]1998年马纳斯鲁保护区成立。[5]尼泊尔中部山区共有人口350多万,约占尼泊尔全国总人口的14%。[21]怒日地区[e]的主体民族是藏族,他们是西藏移民的后代。[13]由于受到历史、地理、文化与宗教、国内政治与外交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尼泊尔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和经济低速发展状态,成为产业结构落后、贫困人口比例较高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22]2011年,借助国际援助,尼泊尔才修筑了廓尔喀县城至怒日[e]的汽车公路。[13]1956年5月9日,日本登山队的两名队员和尼泊尔向导共4人沿北坡首次登顶马纳斯鲁峰。[2][23][24]截止到2003年,一共也只有240人次成功登顶,但同时也有52位攀登者为此付出了生命。[23][24]
马纳斯鲁峰所在的怒日地区[e]在西藏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胜乐宫殿的马纳斯鲁峰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神山,是冈仁波齐的姊妹峰。在马纳斯鲁峰周围被寺院佛塔、玛尼、经幡等佛教地标围绕,由此可见马纳斯鲁峰作为神山在藏传佛教的重要地位。在怒日地区[e]民众大多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另有少数信仰苯教。[13]马纳斯鲁峰附近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欣赏自然风光的马纳斯鲁峰登山活动、马纳斯鲁大环线徒步路线、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等,以及诸多佛教圣地博克拉[f]国际山峰博物馆等人文景色。[25][14][13][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