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

鳞翅目凤蝶总科昆虫的总称
蝴蝶,鳞翅目凤蝶总科学名:Papilionoidea)昆虫的通称,分为5个科,即弄蝶科Hesperiidae)、凤蝶科Papilionidae)、粉蝶科(Pieridae)、蛱蝶科(Nymphalidae)、灰蝶科Lycaenidae)。[1]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蝴蝶的最初起源存在着较大争议,其演化史尚无统一观点。[17][18]蝴蝶是一类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种形态,成虫称为蝴蝶。[18][10]其具有群集与迁飞、蜕皮、闭翅、做巢和领地竞争等习性行为,还具有拟态、变异和保护色等能力。[19][20][21][12][22]
蝴蝶体躯呈长圆柱形,体及翅膜上覆有鳞片和毛,形成各种彩色斑纹。[11]卵形状多样,有圆形、半圆形、纺锤形、扁圆形等。[19]幼虫形态为毛虫式。[b][11]蛹为被蛹,有椭圆形、纺锤形、筒形、棱形等。[23]其分布广泛,以热带地区尤其是雨林地区最为丰富。[12][13][14]幼虫多栖息于寄主植物的叶面或树枝上(取食木本植物的幼虫大多栖息于叶背,少数栖息叶面)。[19][22]大多数物种的雌蝶成虫不会远离原生地,但雄蝶则常远离原栖息地,来到山川河谷活动。[12]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了24种蝴蝶,其中金斑喙凤蝶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另有23种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截至2023年,凤蝶总科[c]下约有1487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其中4种已灭绝(EX)、22种为极危(CR)等级、78种为濒危(EN)等级、86种为易危(VU)等级。[8][4][5][6][7]其具有生态保护、药用、营养、艺术和经济等多方面价值。但因幼虫会取食粮食和其他经济类作物,其也会对农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10][12][15][16]在文化方面,中国浙江曾出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形如蝴蝶的“碟形器”,中国也有许多关于蝴蝶的诗歌佳作,“庄周梦蝶”的典故流传至今。[11]

起源演化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蝴蝶的最初起源存在着较大争议,其起源与进化的研究非常零散、破碎,在进化方面并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进化脉络。科考发现,蝴蝶的化石资源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下渐新统地层中较为丰富,其形成年代大约在距今3~4千万年前,此外在法国等国也有较多的蝴蝶化石。但总体而言全球总计发现的完整蝴蝶化石较为稀缺。直到2010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开采的琥珀中较多蝴蝶化石被发现,其大多形成于距今1.5~2.5千万年前。因此从较有限的化石证据来看,蝴蝶这一类昆虫应该出现于白垩纪大绝灭之后的第三纪。同时也由于尚未有白垩纪时期的蝴蝶化石出土,此间接支持了蝴蝶可能起源于第三纪早期的假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