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明朝秀才、翰林院庶吉士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钱澄之自小随父读书,十一岁能写文章,崇祯时中秀才南明桂王时,担任翰林院庶吉士。诗文尤负重名,与徐元文有书信往来,《与徐公肃司成书》曾披露顾炎武偏激的一面。王夫之推崇他“诗体整健”。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

生平简介

钱澄之父名志立,明万历间诸生,聚徒讲学为业。澄之幼从父读书,博览群籍。稍长以名节自勉。崇祯初,有御史巡按至皖,护从甚众,仪仗威赫。拜[]桐城孔庙时,诸生列队出迎,澄之突然挡住车驾,揭开帷幕,当众痛斥该御史勾引奸党、贪赃枉法的劣迹。该御史确系漏网阉逆,慑于众怒,不敢发作,忍辱而去。其时,阉党余孽阮大铖死灰复燃,东南名士结成“复社”与之斗争,钱澄之系皖中主坛者之一。他还与陈子龙夏允彝结“云龙社”应和“复社”,接武“东林”。南明福王称帝南京,阮大[chéng]等专权擅政,迫害复社文人,澄之遂化名潜往浙江武水。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福王政权瓦解,澄之参与起义失败,妻方氏及女殉难,他与长子法祖逃入闽中,后辗转入桂,为永历帝朱由榔庶吉士,制[gào]文字多出其手。时同僚金堡因直谏下锦衣狱折断左肱,使他对南明朝廷丧失信心,于是脱下朝服,间道归里,结庐先人墓旁,闭门著书以终。其墓现位于枞阳县城城关小学即原枞阳二中内。

著述名录

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清初学者唐瓯称他的文章“如泉之流,清莹可鉴,甘洁可饮,萦[]不滞,以达于江海,使读者目明而心开。”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