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白塔

中国历史遗迹、一座藏式喇嘛塔
北海白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又称“永安寺白塔”,是藏传佛教建筑,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建成。[2][3]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立于琼岛中心,坐北面南,为永安寺的最高点。[3][4]
北海白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3]塔以南依次有善因殿、普安殿、正觉殿、法轮殿、山门、牌坊,从山顶延伸至山下,岛与岸之间有永安桥相连。[4]底部是折角式砖石台基,再上是覆钵式的塔身,塔身最大处直径为14米,共有306个通风口。[5]
据建塔石碑记载,清顺治八年(1651),“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yóu],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修建永安寺白塔。1679年,塔被地震所毁,次年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3]
北海白塔是象征神权的建筑物,设置于琼岛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园的气势,以体现“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是帝王宫苑的一大特色。[3]北海白塔与寿国佑民、国泰民安联系在一起,成为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标志。[2]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