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明善

元代后期维吾尔族农学家
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元代后期杰出的维吾尔族农学家,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约二十余里的哈拉和卓堡)人。[1]鲁明善长期跟随父亲在元大都生活,汉化程度较高。因父亲受到朝廷器重,鲁明善曾在内廷任“必阇赤”一职。[2]他的代表作《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约15000字,以月令体裁撰写农事208条,包括农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该书被收录于大清钦定四库全书。[3]

基本信息

迦鲁纳答思官至元朝大司徒。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县)、安丰路(治今安徽寿县)达鲁花赤
[]元年(1314),出任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继承和发展我国周秦以来的农本思想,认为以农桑为本,才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知礼明义,任内,察视江淮地区农情,研讨诸农书,编[zuǎn]刊印了《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养民月宜》二卷。约一万五千余字,按“月令”体裁撰写,列有农事二百零八条。按月列举应做之农事,包括农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全书文字通俗,简明扼要。至顺元年(1330),调任大都(今北京)后,此书再次刊印。对元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长期活动在淮河流域。他认为:“农桑是衣食之本。务农桑,则衣食足;衣食足,则天下可久安长治。”他主张作为地方官,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劝农”这件事,使老百姓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在他担任地方官的寿春郡(今安徽寿县)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但他对此并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