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畋

唐朝宰相、诗人
[tián](tián)(825年-887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
出身于荥阳郑氏。进士及第,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入朝,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贬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被召回朝,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年),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乾符六年(879年),罢相,贬为太子宾客。广明元年(880年),出为凤翔陇右节度使长安失陷后,并传檄四方,号召藩镇合讨黄巢。中和元年(881年),被部将李昌言逐离凤翔。中和二年(882年),亦至成都进位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和三年(883年),被排挤出朝,改任检校司徒太子太保光启三年(887年),在陇州病逝。赠太尉、太傅,谥号“文昭”。[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会昌六年(846年),郑畋又参加吏部科目选,考中书判拔萃科,被授为渭南县尉、直史馆事。  当时,李德裕一党逐渐在牛李党争中失势。郑亚先后被贬到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循州(治今广东梅州)。  郑畋两年任满  ,便南下随侍于父亲左右。此后近十年间,白敏中令狐綯等牛党官员相继担任宰相。郑畋也一直没有能再得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