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

以牛僧孺为主要人物的历史事件
牛李党争是发生在唐代中晚期的文官集团间的政治斗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为首的李党相互敌对,自唐宪宗元和三年(808)起始,延续40年,直至唐宣宗大中三年(849)结束。其时间跨度长,涉及事件多,是唐代中晚期政治的一个重要事件。[1]
牛李党争对唐代晚期的政治格局造成了较大影响。藩镇割据、宦官干政是两党相争的要点。牛李党争始于元和三年科举案,两派因为对藩镇的政策不同而产生矛盾,随后因长庆元年科举案而转变为公开的冲突对立。唐穆宗唐武宗在位的几十年是党争激化的时期,宦官集团也参与到党争之中,并一度压制了文官集团。最终党争在唐宣宗时期,随着李党失事以及牛党衰微而告终。[2]
除了对唐代政治的影响之外,牛李党争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也有巨大影响。在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两党都创作了许多以污蔑、诽谤对方为目的的作品,将许多的文人卷入政治斗争之中,在党争结束之后,随着文官集团的势微,大批文人的心态由中唐时强调济世复兴的积极乐观转向了避祸自保,促成了晚唐文学以伤感、消极、沉郁为基调的现象。[3]

背景

唐代中晚期政治体制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