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

发生在胆囊的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指发生在胆囊的结石,是常见疾病。[2]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高峰为50岁以后,中国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3]
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3]当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时,易于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另外,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40岁、妊娠、肥胖、[2]油腻饮食、缺乏运动、不吃早餐等。临床上,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症状者约占所有患者的70%;在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中,胆绞痛是典型表现,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常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3]并发症有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胆石性肠梗阻胆囊癌等。[2]常规腹部超声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3]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也可显示胆囊结石。[2]治疗上,主要通过饮食调整、口服药物溶石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予以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症状患者推荐每年进行1次随访。[3]
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一名木乃伊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胆结石患者,1975年6月8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一具公元前167年埋葬的男性古尸中发现胆囊结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胆结石尸检病例。1867年鲍勃斯(Bobbs)施行的一例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是最早的有关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1987年法国医生穆雷(Mouret)成功地施行了首例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从而使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进入微创外科的新领域。[7]

分型

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