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

干尸
木乃伊(中译音:mumiya)源自波斯语“مومیایی”(mumiāyi),阿拉伯语"مومیاء"(mumiyā')。[6]该词发源形成最早来自于阿拉伯语“松脂”(pitch),指蜡制或沥青保存的尸体,[7]后该词意指:蜜人,又称干尸。[1]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人将涂过香膏或用蜜浸过的人或动物的尸体统称为mumiya。[8][9]木乃伊一般在极其干燥、寒冷等特殊环境下,细菌无法生存,尸体无法腐烂而形成干尸,与生前的形态相似,[1]目前在世界多处地方如埃及智利意大利等地均有出土记录。[3][4][5]
古埃及国家的木乃伊历史久远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前2890年。[7]除了天然形成的木乃伊外,当时的人民热衷于制作人工木乃伊。从第1王朝起,人们采用了麻布带包裹遗体技术的方式,后来发明了涂上树脂的包带防腐技术,使之形体再现。直到第4王朝时期出现把内脏从遗体中取出避免尸体腐烂的技术,第5第6王朝时期防腐技术从王室发展到下层平民。[7][10]第18王朝时期到第20时期,木乃伊的技术已基本形成完善并形成一种新的职业。在第21王朝时期至第25王朝时期木乃伊的制作技术达到顶峰,人们开始在皮肤表面彩绘等。而第22王朝时期技术又开始迅速退化。第26王朝时期至第31王朝时期是传统陵墓复兴阶段,古埃及人民开始更注重木乃伊的外表。公元前332年-前30年,在希腊统治的埃及下,木乃伊技术开始出现阶级化差异。[11][12][13]当地的木乃伊数量庞大,古埃及人笃信万物有灵,在人死后制作木乃伊,为灵魂制造一具永远不腐烂的身体,使灵魂附在它上面来世复活。[14]
木乃伊可以分为天然木乃伊和人工木乃伊,目前世界较为知名的人造木乃伊有新克罗木乃伊,[15]印加儿童木乃伊、[16]辛追夫人等,[17]而天然木乃伊较为稀缺较为代表的有冰人奥兹、[18]沼泽木乃伊等。[19]不同木乃伊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不同的视角揭露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近现代以来,无数中外科研人员、考古学家对木乃伊有浓烈的兴趣,开展了不少出土挖掘、科学研究、技术复原等项目,对了解古代文明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

起源发展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