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

南宋著名理家、湖湘学派奠基者之一
胡宏 (约公元1105年一1161年)[a],字仁仲,号五峰,世称五峰先生,宋建宁府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湖湘学派奠基者之一。[1]
胡宏生于士大夫家庭,父胡安国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读,曾与二程门人谢良佐杨时游酢交往,以求理学学统。胡宏从幼接受良好教育,十五岁编《程氏雅言》《论语说》。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胡宏随父至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进入太学学习,师从程门高弟杨时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月,胡宏随父亲辗转前往荆门(今湖北荆门),在此师从另一位程门高弟侯仲良。四年后,因战乱频繁,胡宏又随父亲移居湖南碧泉,在这里建立书堂,讲学授徒。[2][3][4]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其父逝世,宋高宗下诏命于胡宏荫补右承务郎官职,其辞谢不仕,一边务农维持生计,一边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工作。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胡宏上书宋高宗,批评时政,敦促恢复中原。之后,胡宏还致书给秦桧,拒绝其招揽,并请求修复岳麓书院,自荐为山长。[2][5][6]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张浚等人纷纷向朝廷举荐胡宏,但其托病推辞。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胡宏病逝于衡山,后被追赠为正郎,谥号明。[2][7][8]
胡宏的时代,道学仍处于受压禁的状况,而胡宏并不受时论影响,以振兴道学为已任,体现了独立的思想品格,其曾言:“道学衰微,风教大颜,吾徒当以死自担。”其思想较具特色,提出了“性无善恶”“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性为体心为用”“先察识后涵养”等思想观点。其主要著作有《知言》《皇王大纪》《叙古蒙求》《五峰集》等,现有中华书局出版的《胡宏集》。胡宏通过治学讲学活动,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儒家学者,并在湖南形成了湖湘学派。理学史上,胡宏是理学从北宋南宋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在本体论、心性论、动静关系等理学理论上影响了朱熹。此外,胡宏的思想也影响了当代新儒家,新儒家学派视其为真正继承孔孟道统的嫡系。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价曰:胡宏学识丰富,节操高洁,在当代没有人能比得上他。[9][10][1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