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殿

北京故宫内明代宫殿建筑
中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时期称为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1]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在的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的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2]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12扇门,东、北、西三面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明清两朝,在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皇帝亲祭时,前一日要在中和殿阅视祝文。[2]
1961年3月4日,包括中和殿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建设背景

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