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山

原北伐第二军上将军长
徐宝山(1866年-1913年5月24日),字怀礼,江苏镇江人,清末民初著名军阀。早年以贩私盐为业,身跨青、洪两帮。1899年开春宝堂,次年受两江总督刘坤一招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徐宝山在镇江率旧部反正,加入江浙联军,参与会攻南京。后被任命为北伐第二军上将军长,参与北伐。1912年3月,南北议和后,投向袁世凯,成为江北第二军司令,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13年,在“二次革命”时,徐宝山反对国民党人的反袁计划,遭到革命党人的暗杀。5月23日,革命圣人张静江抓住徐宝山的嗜好古董特点,将炸弹放入预制古董箱内,送到扬州的徐宝山府。徐宝山打开古董箱时被炸身亡。[1][2][3]

早年经历

徐宝山(1866—1913),江苏镇江人,徐宝山的父亲帮别人做竹器,子承父业,徐宝山做过一段时间的篾匠。15岁这年徐宝山的父亲去世,他的人生走到了转折点。徐宝山父亲去世后,徐宝山开始游食四方,练得一身武功,还很爱打抱不平,逐渐成为小头头。当时,镇江京口驻防旗营的一个旗兵奸污一少妇,引起公愤,徐宝山查访到这个作恶的旗兵,挥刀砍下了他的头颅——这般剽悍,邻间畏惧称他为“徐老虎”。由于官府通缉,徐宝山逃脱,开始土匪生涯。1893年,再次抢劫被通缉后,徐宝山投靠当时江湖著名的盐枭孙七。当年镇江口的十二圩是重要港口,盐业使之成为一个灯红酒绿的时髦小都会,聚集了众多的外国人,有“小香港”之称。十二圩历来为盐枭必争之地。孙七死后,徐宝山独占山头,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以帮会管理众匪,并且帮规严格。同时用枪支兵器武装帮众,个个骁悍善战,官兵缉私往往都躲着他们。1899年春,33岁的徐宝山终于击败最后一个对手,占据十二圩。自此徐宝山开山立堂称春宝堂。放眼望去,镇江、扬州口岸早已是他的地盘,而长江流域,上自芜湖下抵江阴等城市,千余里都是他的领域,船只多达七百多,弟兄上万。
作为一个盐匪,徐宝山也随时关注政治变幻。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徐宝山认为光绪帝慈禧太后凌辱,不愿坐视,派心腹到香港与康有为联系,企图联合对付慈禧。1900年,徐宝山发函指责江苏巡抚鹿传霖“坐视荣禄等窥窃神器……而囚我圣皇”,他决定“秋间整我六师,会师江淮,取道北上,以清君侧”。随后徐宝山自封为两江两湖兵马大元帅,贴出《告示》,称奉光绪帝密诏他“剪除奸党,以救朕躬”,号召豪杰速速遵诏行动起来。
徐宝山作为一个江湖中人,光绪帝太不可能发诏向他求助。”不过这个告示还是引起清廷极大恐慌。此外,张謇等绅商很担心兵乱,而力劝政府诏安,他还特意赶往南京帮策划招降方案。清廷密令剪灭徐党,同时许以功名富贵。软硬兼施下,徐宝山不再坚定挽救“圣皇”,提出免罪赏官等条件。条件全部获准,两江总督刘坤一将两淮缉私营交给他,徐宝山由过去的盐贩子摇身成为朝廷命官。归顺之后,徐宝山对朝廷可谓全心全意,成为地方治安有力工具。他严明纪律,凡是奸淫抢劫者一律枪毙,对朝廷交给的剿匪任务,不管是谁,绝对完成。接受招抚当年,他就剿灭了镇江多个会党。1903年,奉朝廷之命,他先是劝昔日同为盐枭的曾国璋归顺,遭拒后,徐宝山断然剿灭江湖难友。归顺的十年,徐宝山的表现赢得清政府信任。1910年前后,革命浪潮渐涌,满清政府掏十万元让他招兵买马,镇压革命党。此时,徐党已经成为这一带重要的军事力量。同时,革命党人也盯上了徐宝山,争取其反正。革命志士陈其美的部下李竟成是镇江人,和徐宝山有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