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体

预防耐药菌生成的病毒
吞噬体也称为吞噬小体,是一种在胞吞作用中在被吞噬物质周围形成的囊泡,这种囊泡由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产生。吞噬体的学名为:噬菌体,是一种处于临床研究上认为可以与抗生素相当,但可以有效杀灭超级细菌的疗法。吞噬体本身属于病毒,他最早在1900年被人们发现。

简介

吞噬体是一种在免疫过程中常见的细胞结构,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可在吞噬体中被杀灭、消化。在成熟过程中吞噬体需与溶酶体融合,生成兼具隔离与分解异己物质能力的吞噬溶酶体,这种经两种囊泡融合而成的新囊泡只曾在动物细胞中发现。然而,一些病原体如考克斯氏体属细菌能在融合后的吞噬溶酶体中继续繁殖,而立克次氏体属细菌则能通过破坏吞噬体膜在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之前逃逸到细胞质基质中。此外,包括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及鸟副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a avium paratuberculosis)在内的许多分支杆菌属细菌还可以操纵寄主巨噬细胞,阻止含有亚硝酸的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使得这种在成熟过程中被阻断的吞噬体反而成为其中的病原体繁殖的适宜环境。
吞噬体的是相同于抗生素,可以对有害菌进行杀灭的细菌。不同于抗生素的是吞噬体是进行物理手段杀灭细菌的,吞噬体可以有效预防耐药菌的生成,也可以对耐药菌进行治疗。吞噬体是一种病毒,他被于1900年发现,但是因为随后被发现的抗生素,具有经济效益,效果显著,很快吞噬体就被人们抛在了脑后。现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适应,耐药菌已经越来越猖狂,被人们抛在脑后的吞噬体(噬菌体)现在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目前唯一一噬菌体的运用得到了成功,一位超级细菌的感染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噬菌体被分为两个种类,即烈性和温性两种。烈性噬菌体是指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装配、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就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烈解死亡。温和噬菌体是指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 DNA 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 DNA 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