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

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病原菌。它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全球广泛分布,是细菌感染性疾病致死的首位原因。结核杆菌是一种需氧菌,生长缓慢,对干燥、冷、酸、碱等有很强的抵抗力。阳光直射下,痰中的结核杆菌需要经过2至7小时才会被杀死。结核病至今仍然是重要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在中国,建国前结核病死亡率高达200-300人/10万,是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状况的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和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酗酒和贫困等原因,世界上一些地区的结核病发病率仍在上升。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在1998年被测序。

研究历史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红色)
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简称为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早在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就已证明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病原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卫生生活状况的改善,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一度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艾滋病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吸毒、贫困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疫情骤然恶化。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高达80%,其中约5%~10%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近二十年 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感染了HIV结核分枝杆菌携带者,由于病毒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比未感染HIV者高30~50倍,且结核的病程发展更快。此外,在HIV感染的发展进程中,结核是最早发生的一种机会性感染,结核病加重了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疾病负担,使其更易死亡。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约出现8百万结核新病例,并导致约3百万人死亡。中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约25万之多,是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多。因此,结核病又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并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