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洛阳故城

中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重要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区东约15千米伊洛盆地中北部,北依邙山,南逾洛水。古代称之为中土、地中、中国。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为都,至唐初废弃,前后达1500年之久,其中作为都城时间达600年。汉魏洛阳故城上承周汉文明,下启隋唐盛世,历经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变革、民族融合、东西文化交流,在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4][2]
汉魏洛阳故城的都城形制和格局变化轨迹清晰,发展演变具有延续性和开创性,具有重要承前启后作用。自东周时期都城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到秦汉时期的多宫形制、都城南门直对祭天的南郊;再到曹魏西晋时期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建中立极”形制,即单一宫城居北居中、宫前出现轴线大街、都城正殿、正门直对祭天的委粟山圜丘;最后发展到北魏时期以太极殿、阊阖门、铜驼街、宣阳门为中轴线,并跨越洛河直对伊水之阳的圜丘,诞生了三重城圈的坊市制都城。其开创的都城形制,是历代王朝对中国古代都城“居中”“中轴对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隋唐以后都城宫城正殿居中和规整的中轴线与里坊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华文化的辐射效应下,汉魏洛阳故城都城形制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3][2]
汉魏洛阳城的城市规模在北魏时达到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积近100平方千米,城长、宽均达10千米,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现存汉魏洛阳故城的基本结构和布局,基本上为北魏时期的遗留。内城的东、西、北三面城墙保存较好,南城墙由于洛河改道被冲毁。现存城墙一般高1至2米,北城墙东段和东城墙的部分残墙高达5至7米,最高处达12米。城墙系版筑夯土墙,细密结实。内城西城墙残长4290米,北城墙全长约3700米,东城墙全长2460米,整个内城的周长约14千米。城址内地上、地下遗迹遗物十分丰富,分布着城垣、城门、宫殿、衙署、苑[yòu]、佛寺、灵台、太学、辟雍明堂、墓园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建筑史、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5][2][6]
汉魏洛阳故城埋藏着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最为典型、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5]1961年,汉魏洛阳故城被列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汉魏洛阳故城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展示的首批36处重点大遗址项目。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境内22处遗产点之一。2021年10月,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7][6][8]

遗址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