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

哲学两个基本派别之一
唯心主义(Idealism)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时期,源于柏拉图的理念概念,即idea或eidos,出自动词idein(看),是哲学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一种回答。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思维)对世界来说是本原的,思维先于存在,思维决定存在。[5]
唯心主义主要分成两大类: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物质的存在是建立于人类的意识,是意识派生出来的产物,后者则认为在人类的意识之前,存在着一个客观的意识,这个意识形成或者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唯心主义强调社会如何被人类的想法所塑造,特别是人类的信念与价值观。作为本质论的一个分支,唯心主义更进一步认为,所有实体物质是由心智或精神组成。[5]
从西方哲学史来看,唯心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真实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只是对理念的不完美的复制。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对唯心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阿奎那,将上帝的存在与人类的灵魂和意识联系起来,强调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在近代哲学中,唯心主义经历了一些显著的变化。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并从思维的存在中推导出自己的存在,强调了思维和意识的主导地位,从而奠定了现代唯心主义的基础。德国唯心主义在18世纪和19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三巨头实现了对于这一概念的进一步深层解读。[6]而在东方哲学中也存在许多唯心主义思想,如朱熹将“理”看作世界本原,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7]

定义

唯心主义(Idealism)是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一种回答。区别于唯物主义,其是一种认为精神(思维)对世界来说是本原的,精神先于物质的哲学立场。[5]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取决于他们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回答。[8]根据这些回答,唯心主义主要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对象只是我们的心灵表象,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物质的存在是建立于人类的意识,是意识派生出来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们都是由某种超越人类的理性或者神所创造或者支配的,在人类的意识之前,存在着一个客观的意识,这个意识形成或者独立于人类的意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