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
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蒋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1][2][3][4]蒋梦麟是中国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有《西潮》《孟邻文存》《谈学问》《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演进》《新潮》等著作传世。[3][1]
1898年,蒋梦麟入绍兴中西学堂就读,结识任学堂监督的蔡元培,此后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就读。[5][6]1908年赴美留学,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12年毕业获教育学士学位[2]之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17年3月获博士学位归国。1919年7月,蒋梦麟代理北京大学校务,9月任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总务长。[1][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曾出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第三中山大学(后改为浙江大学)校长,1928年担任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部长。[2][1][7]1930年,蒋梦麟辞去教育部长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直至1945年6月任行政院秘书长,辞去北大校长职务,离开教育界。此后他担任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8][3]1949年10月,蒋梦麟迁居台湾;1964年6月19日,蒋梦麟病逝于台北[3]
蒋梦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对旧的教学秩序和科研制度进行整顿,大力实施以“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求学”为核心的改革举措,使一度衰败的北京大学重现生机与活力;[9][10]在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他主持制定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1]在蒋梦麟的推动下,台湾地区在土地改革、技术革新、人口控制等方面加快发展,为农村的复兴与繁荣奠定坚实基础。[3][8]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