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学社

首个由国人创办的国际学术组织
景星学社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非政府国际文教组织,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学术组织,也是首个中国国人在西方世界创建的以汉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该学社由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于1921年4月在德国创建,旨在研究与传承汉学,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景星学社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逐渐为西方主流知识界所接受。[1][2][3]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汉学研究组织之一,景星学社吸纳了当时中西方的一批如卫礼贤林语堂陈寅恪等具有较高声望的学人,成为中外学者交流研讨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被周恩来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典范”;被蔡元培誉为“贯通中西文化之第一名社”。中国台湾著名的“景星勋章”即是源于厉麟似与其所创办的景星学社。由景星学社设立的“景星奖”被称为“文教界的诺贝尔奖”。[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文纪念景星学社创始人厉麟似,称其“为中国教育发展和中欧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5]

发展历史

1921年4月,为研究与传承汉学,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厉麟似在德国创建了景星学社(德文:Gesellschaft des Brillanter Stern;英文:Brilliant Star Society)。这是中国国人在西方世界创建的首个以汉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开创了国人“中学西播”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