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下册)
《景岳全书》是明代张介宾所撰,共六十四卷。[1][2][3]该书综合了《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经典理论,广泛吸收历代医家的精华,并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4]《全书》成书于张介宾晚年,其去世后刊行。首部为《传忠录》三卷,阐述阴阳、六气及前人得失。[5][6]次部为《脉神章》三卷,记载诊脉要语。[7][8][9]随后是《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等。[10][11][12]此外,还有《本草正》论述约三百种药物,以及《新方八阵》《古方八阵》等,详细阐述了补、和、寒、热、固、因、攻、散等“八略”。[13][14][15]张介宾在书中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及“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并对命门、阴阳学说等有独到见解。[16][17][18]他的治法以温补为主,创制了新方八阵,详述了186首新方,制方灵活多变,为后世所推崇。[19][20][21]

创作背景

金元之后,明代许多时医继承河间丹溪之学,各执一说,保守成方,多用寒凉攻伐。尽管薛己等温补理论已经兴起,但流弊未绝。张介宾的学术思想受李东垣、薛立斋的影响较大,崇尚温补脾肾,反对刘完素寒凉攻伐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在此背景下,张介宾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著成《景岳全书》。

历史版本

现存最早的《景岳全书》版本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及清康熙年间多种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和排印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