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中国医学理论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具备最多原创医学思想之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分别由唐代王冰南宋史崧整理而流传至今[1],现今所见共一百六十二篇。其成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经多次整理、沿革过程复杂[2]。作为中医体质学的开端鼻祖,《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多种多样的体质分类方法,按书中观点,人的体质形成被归纳受到为先天、后天各因素的影响[4]。针对人的体质形成、体质变化、体质特征、体质与养生等方面,《黄帝内经》中均进行了论述,这为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5]。但《黄帝内经》仅是一种理论假说,书中也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和牵强的解释,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实践来检验书中内容的真伪[6]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几千年来,《黄帝内经》在人们养生健体、防病治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我们当代的养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它深厚丰富的内涵与哲理,也为中国乃至世界培育出了一代代的医学大家[2][5]。然而,《黄帝内经》并不能代表目前中医的最高水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黄帝内经》无法对人体生理进行微观的、详尽的分析,这也造成了书中许多概念并不成熟。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后世中医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其不断补充完善,使得中国的中医水准日趋成熟。[6]

书名

西汉初年,《黄帝内经》的名称还未出现[7]。至东汉时期,《汉书·艺文志》中才首次记载了十八卷《黄帝内经》,这是《黄帝内经》作为书名第一次见诸于文献[8]。书名冠以“黄帝”二字,有三点理由:一,托名黄帝更能使人信服;二,成书受邹衍影响,邹衍推崇黄帝;三,成书受道家影响,道家推崇黄帝。而为何称为《内经》,学者们意见不一,如张介宾认为:“内者,生命之道”,吴昆认为:“五内阴阳,谓之内”。又如任应秋有言:“内和外,只是相对之称而已”,没有别的深意。[7]

成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