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

中医古典名著之一,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难经》又名《八十一问》《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其成书年代及作者的问题未有定论。[1][2]《难经》以基础理论为主,兼顾分析多种相关病症,内容包括经脉、脏腑、阴阳、五行、病证、营卫、输穴、针灸等,涉及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疾病、诊断与治疗。[3]全书共81问,又可细分为6个大类。《难经》文字古奥精省,辨析精微幽深,说理透彻详尽。其中,脉诊最早提出“独取寸口”之法,同时,对经络学命门三焦等皆有精当论述。[4]
《难经》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对《内经》作了充分的发挥和延展,并对汉以后乃至当代的医学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5]这一贡献不仅体现在医学理论方面,而且体现在临床方面。[3]

书名

今天所称的《难经》实际上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在古代很多典籍中,提到《难经》,均是称作《黄帝八十一难经》,对此应加以注意。在这之中,“八十一”指的是该书本身的内容,书中就不同的医学问题设问,共分为81小节,每一小节有问有答,或提出一个问题,或提出2-3个问题不等。[6]“难”,读去声(nàn),表示问难的意思。在流传过程中,关于“难经”之“难”的读音问题有很多的争议。各朝各代,均有不少医学家为《难经》作注,其中,杨玄操、黎泰辰、纪天锡等医学家将“难”读为“难易”之“难”。但考证相关史料,一直到隋唐时期,“难”与“问”皆是可以互译的。且《史记》中提及的“死生之说,存亡之难”两句,在《史记·黄帝本纪·索隐》中亦释为“问难”。[2]“经”有二义,一为经典之义,因其为医学理论的重要典籍,故曰“经”;二有“径”义,因为书中所阐发的内容,是习医之人探求医学奥理之门径。[6]

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