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纳米比亚的首都
温得和克(英语:Windhoek,德语:Windhuk),[1]纳米比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纳米比亚中部的霍马斯高原,东部与戈巴比斯(Gobabis)接壤,西部与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接壤,南部与雷霍博特(Rehoboth) 接壤,北部与奥卡汉贾(Okahanja)接壤,[4][3]面积约5133平方千米,[2]截至2023年10月,温得和克约有477000人。[9]
温得和克位于霍马斯高地(Khomas Highland)、阿瓦斯山脉(Auas Mountains)和埃罗斯山脉(Eros Mountains)之间的盆地,三面环山,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4][22][23]属于热带沙漠气候,[4][3]因周围有山脉环抱,使其免受干燥风的影响,气候宜人。[5]
公元前5200年,在温得和克有智人(Boskop Man)定居,17到18世纪,纳马人(Nama)和赫雷罗人(Herero)先后在温得和克定居。[18]19世纪初期,奥拉姆人(Oorlams)迁徙至温得和克,在琼克·阿夫里卡纳(Jonker Afrikaner)的带领下,奥拉姆人将温得和克建设成了一个拥有约2000到5000居民的城镇,[18][24]19世纪60年代,奥拉姆人建立的城镇被赫雷罗人摧毁,1880年,温得和克彻底被奥拉姆人废弃。[18]1890年,德国人库尔特·冯·弗朗索瓦(Curt Von François)在温得和克旧址上重建了城市,[18]重修了城市基础设施,建造了行政大楼、建造道路、兴建灌溉系统、建立贸易站和军事据点,温得和克成为德属西南非洲(German South West Africa)的一个市。[18]1915年,南非推翻了德属西南非洲的德国统治,英国军队短暂地统治了温得和克,从1921年起,南非在国际联盟的委任下代管温得和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非吞并了温得和克,温得和克成为南非的一个省。[18]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温得和克成为纳米比亚的首都,2012年,温得和克向北扩建,成为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城市。[3][10][25]
温得和克是纳米比亚的经济中心,经济以畜牧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4][3][12]温得和克土地贫瘠,第一产业薄弱,第二产业以畜牧加工业为主,市内建有牛羊肉加工厂乳制品厂,此外该市为世界著名的卡拉库尔羔羊皮(Karakul Sheepskin)集散地,第二产业还有食品加工、纺织、制衣、日用品制造、车辆和机械修配等产业。[3][5]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是温得和克增长最快的行业,2019年,温得和克旅游业收入约占纳米比亚GDP的4.7%,占总就业人数的15.4%。[21][26]2017年,温得和克生产总值为2960万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1200美元。[12]
温得和克被誉为纳米比亚的艺术之都,其文化开放而多元,既保留了非洲土著文明的特点,又具有欧洲文化的鲜明色彩,[27]奥拉姆人、赫雷罗人、达马拉人的族群文化各具特色。[28][29]此外,德国的殖民统治给纳米比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温得和克拥有很多德国风格的建筑和饮食。[29][30]温得和克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为非洲最干净的首都之一,虽然地处南部非洲腹地,但拥有高标准的现代化设施,主要景点有温得和克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旧堡垒(Old Fortress)、墨宫(Tintenpalast)、骑士纪念碑(Heroes’ Acre)和纳米比亚手工艺中心(Namibia Craft Centre)等。[13][14][15][1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