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

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大批量可流通商品
大宗商品(英文名:Commodities)是指适合大批量的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物质产品。这类商品只涉及流通环节,不涉及零售环节。[2]大宗商品的种类广泛,包括农产品类、工业品类、能源矿产类和贵金属类四类。[1]大宗商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囊括了大部分能够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应量较大,对全球经济、各行各业都有重要地位和影响。[2][3]
大宗商品通常由专门的交易所进行交易,交易方式包括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和电子交易等。[4]大宗商品的价格受基本供需[5]、金融[6]、政策[7]和其他[8]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对实体经济和就业产生负面冲击[9],全球暴发新冠疫情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俄乌冲突等突发性事件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情况更为复杂。[9]

发展历史

词源

现有文献中暂未查到大宗商品一词的确切出处,但英国作者马苏里·法如奇、拉斐尔·凯普林斯基在《中国崛起与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一书中指出,加拿大经济历史学家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在1940 年提出了大宗商品理论(Staple Theory)[10],他认为在早期阶段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对加拿大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大宗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对国际外交、政治、经济都具有极大意义[11]。这是目前可查到的大宗商品一词的最原始出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