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马齐

清朝外戚大臣
富察·马齐(1652—1739),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3]顺治朝内大臣哈什屯之孙,康熙朝户部尚书米思翰的次子,孝贤纯皇后的伯父,清代康熙至乾隆朝大臣。[1][9]
康熙八年(1669),马齐由荫生授为工部员外郎,开始步入仕途 ,先后历任工部郎中内阁侍读学士山西布政使等职;康熙二十五年(1686),升任山西巡抚。任上因政绩卓著,得到康熙“居官勤慎、声名亦佳”的评语。[2][1][3]康熙二十六年(1687),马齐秉公办理,和于成龙奉命核查湖广巡抚张汧不法,为康熙罢黜权臣明珠提供了有利契机,也因此[zhuó]升为左都御史。[2][10]康熙二十七年(1688),与沙皇俄国谈判划分边界时,马齐建议应让汉官参予使团,谈判档案则兼用汉字书写,从而为为后来的《尼布楚条约》保存下了汉文文本;[11][2][3]康熙二十九年(1690),与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奉旨位列议政大臣[2]康熙三十年(1691),组织多伦会盟,期间奉命察审了乌珠穆沁部台吉车根等人依附噶尔丹作乱一事。[3][2]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之前,马齐先期北上,调集了1500余名喀喇沁翁牛特部蒙古兵助战;回京后,兼任理藩院尚书,与大学士阿尔泰等人分班值宿禁城,协助留守的皇太子胤礽料理政务。[12][2][3]康熙三十八年(1699),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拜相入阁;[2]康熙四十三年(1699),又受赐御书“永世翼戴”匾额[13]然而,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月,康熙却认为马齐怀有私心,和佟国维等人谋立胤禩,从被革职罢官,[1][11][3]不久得到起用,先后管理与沙俄的商贸、外交事务以及担任内务府总管等职。[2][12]雍正继位后,马齐先后担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圣祖实录监修总裁官以及保和殿大学士等,晋为二等伯,加太子太傅[14][3][3];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引疾乞休,得到允准,以原品致仕;[2]乾隆四年(1739)五月逝世,享年八十八岁,谥文穆;乾隆十五年(1750),追加封号敦惠;七月,入祀贤良祠[2][3]
清史稿》评价,佟国维与马齐在举荐[yìn][]的一事上,皆非出本心,从而得到了康熙与雍正的谅解,马齐的后嗣也得到了优待。[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