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礽

清圣祖玄烨第二子
爱新觉罗·[yìn][réng](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1]清世宗雍正帝继位后,将其改名允礽。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2]
康熙十四年(1675年),胤礽被清圣祖康熙帝册立为皇太子。[1]胤礽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他精通百家经典,诗词歌赋,还擅长骑射。[3]早期,康熙对胤礽十分喜爱,每当北征时,就让胤礽监国理政,且南巡之日,康熙总会让胤礽陪伴左右。[1]后期,胤礽备受康熙冷落,作为皇太子一生两度被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废禁于咸安宫。第二年,胤礽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因罪废黜,此后朝臣虽多次上奏恢复皇太子之位,但康熙终未再立胤礽。[1]雍正三年(1725年),胤礽病逝于咸安宫,终年51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谥号为密,陵墓修建于黄花山(今天津[]州区),为理亲王园寝。[1]胤礽喜爱诗词,有作品《菩萨顶雪月》,《陪驾辛五台》,《过开山庙》等,收录于《康熙朝雅颂集》《晚晴[]诗汇》。[4]
胤礽不到一岁被立为皇太子,从小被康熙作为后世之君而培养。胤礽也没有辜负期望,展现出较高的治国才能。但随着权力的增大,胤礽也变得乖戾[lì]暴躁、骄奢淫逸,越来越多的权臣依附于他,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产生了威胁。胤礽在太子之位被废、复立、再废之后彻底退出了皇位的竞争。自此之后,清朝再没有公开册立过太子。[1]

人物生平

立为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