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鲁思

蒙古各汗王的封地
指蒙古各汗王的封地,也称作兀鲁思(ulus)。这一蒙古语词,意为“人众”,也可译作“人民——封地”,到后来,兀鲁思又有“人民——国家”的意义了。成吉思汗对草原兀鲁思的分封,奠定了大蒙古国分封制度的基础。

简介

蒙古帝国(1206年~1259年),是历史上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辽阔的国家,是 蒙古国扩张的结果。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
也克蒙古兀鲁思
蒙古的版图扩张源于其曾发动三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1162~1227)领导的第一次西征(1218~1223)灭西辽花剌子模,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击破钦察各部,第二次西征(1235~1242)于窝阔台汗在位时期发动、以拔都为主帅,先后征服里海布噶尔王国、欧洲斯拉夫各族,进而灭亡位于东欧大平原境内的基辅罗斯,而后击溃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大败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亚,远征势力远达意大利半岛威尼斯东北,第三次西征(1252~1260)于蒙哥汗在位时期、主帅为旭烈兀,灭亡木剌夷(伊斯兰国家)、阿拉伯帝国(位于阿拉伯的黑衣大食,750~1258)以及叙利亚,三次西征共灭了4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