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唐代吴兢所著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由唐代史学吴兢所撰写。该书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约成书于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1]它以君臣对答的方式,记录了唐太宗时期与魏徵王圭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在治国理政上的不同理念,以及各大臣的争议和劝谏。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重大举措。《贞观政要》的目的是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并希望后来的君主能够借鉴。该书提出了重视民休息、农业发展和生产的施政方针,以及用人唯贤、广开言路、尊儒重教、仁德先行、省刑慎罚、俭约慎行的统治策略。《贞观政要》中还包括附录《直谏》、《帝范》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表》等内容。尽管吴兢将该书上呈给唐玄宗,但并未得到赞赏,反而被贬官。[2]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