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常春藤属下的一种常绿攀援植物
常春藤(学名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Tobl.) Rehd.),又名爬崖藤山葡萄三角风等,为五加科Araliaceae常春藤属Hedera)常绿攀援灌木,为尼泊尔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的变种[1][2][3]。常春藤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山东广东西藏等省区[1][2]越南也有分布。常春藤喜攀援于海拔100-3500米的林缘树木、林下路旁、岩石和房屋墙壁上,也可被栽种于庭院内[1]
常春藤茎为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气生根[2],革质,在不育枝上通常为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稀三角形或箭形,花枝上的叶片通常为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叶柄细长,有鳞片,无托叶[1][2],叶片四季常青[4]伞形花序单个顶升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三角状卵形,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药紫色,花盘隆起;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1][2]。果实球形,浆果状,成熟时红色或黄色;宿存花柱。花期为9-11月,果期为次年3-5月[2]
常春藤叶形美丽,四季常青,可以为冬季增添色彩,可用于护坡、绿廊和垂直绿化等应用,是城市绿化的理想材料[4],同时还有降温、减尘、增氧和减少噪音的作用,还可用于吸收甲醛、苯等有害气体[5]。常春藤全株可入药,味苦,性微寒,祛风利湿、和血解毒,可治风湿痹痛、头痛、跌打损伤和蛇虫咬伤等[6]。常春藤对铅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低浓度的铅胁迫可使常春藤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高浓度的铅胁迫会刺激其生长[7]

典籍记载

常春藤始载于《本草拾遗》,其四季不凋,又为藤本,故名常春藤。《本草拾遗》中记载:“生林薄间,作蔓绕草木,叶头尖。子熟如珠,碧色正圆。小儿取藤于地,打作鼓声。季[yōng]名为常春藤。”所描述特征与中华常春藤相符合,《履巉岩本草》载有三角藤,据考证也为本种。其别名三角风则是由其叶形而得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