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氨醇单胞菌

新型微生物
鞘氨醇单胞菌属是一类丰富的新型微生物资源,可用于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该属菌株凭借自身的高代谢能力与多功能的生理特性,在环境保护及工业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对鞘氨醇单胞菌的认识较晚,该菌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很少被关注,对其的研究也停留在初级阶段。

基本特征

1990年日本学者Yabuuchi等首次提出鞘氨醇单胞菌属,将Holmes等1977年从医院临床样本中分离描述的Pseudomonas paucimobilis菌种重新命名为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且鉴定其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的典型菌种,并描述了该属的生理生化特性。
Takeuchi等于1993年对此作了修正。根据16S rRNA序列比较,鞘氨醇单胞菌属于变形细菌的4亚类。该属的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无孢子,以单侧生极性鞭毛运动,多呈黄色,专性需氧且能产生过氧化氢酶。除开菊粉外,鞘氨醇单胞菌可将戊糖己糖二糖转变成酸。
菌体内主要的呼吸链为泛[kūn]Q-10,细胞脂中的脂肪酸以18:1和2OH14:0为主。DNA的G+C含量在61.6%-67.8%之间。细胞膜内的糖鞘脂成分是鞘氨醇单胞菌,这是区别于其它典型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