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

用来清除牙齿缝中的渣屑
牙签,通常指一根小木棒或竹签,用来清除牙齿缝中的渣屑。

简介

牙签,古亦称“嚼杨木”或“嚼杨枝”。施耐庵水浒序即有“进盘[xiǎng],嚼杨木”一语。所谓“嚼杨木”,就是饭后用牙签剔牙的意思。杨枝净齿。源出西域。法显佛国记》有云:“沙抵国南门道东,佛在此嚼杨枝。刺土中即生。”有学者指出,“嚼”字在此当做“削”解。《隋书·真腊传》载:“每旦洗澡,以杨枝净齿。又读经咒……食罢,还用杨枝净齿。又读经咒。”“杨枝净齿”,有人说是剔牙,也有人说是刷牙。且不论它究竟是什么,它都是随佛教东传到中土的。它随佛教东来,又随佛教东去,传入日本。在日语中称牙签为“妻杨枝”。据说,牙签属于东方文化,西方使用牙签较晚。那古人没牙签怎么剔牙呢?原来他们就拿一根树枝剔牙也可以说是牙签了。

发展

牙签的正确历史至今仍无定论,但考古学家曾在史前人的牙齿中发现类似使用牙签的凹痕,亦曾在牙缝间发现小竹签的残余。在美国,第一个使用牙签的是一家在麻州波士顿的海鲜餐厅“联合牡蛎屋”Union Oyster House,发明牙签的企业家在当时很明显的企图以哈佛学生作为最佳客户,甚至于付钱让哈佛学生在该餐厅吃饭,只为了让他们试用牙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