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

东晋时期的名僧
法显(334年—420年),俗姓龚,出生于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和佛教革新人物。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也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399年,法显65岁高龄从长安出发,历时14年,经过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旅行经历被记录在《佛国记》中,成为早期印度佛教的独立记录。法显的影响不仅限于佛教领域,南沙群岛还有法显暗沙以示纪念。法显的主要作品是《法显传》。

人物生平

幼年出家

法显本姓龚,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岁的时候,就把他度为沙弥(即送他到佛寺当了小和尚)。
十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叔父考虑到他的母亲寡居难以生活,便要他还俗。法显这时对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诚,他对叔父说:“我本来不是因为有父亲而出家的,正是要远尘离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没有勉强他。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回去办理完丧事仍即还寺。